银河L6的上市,一方面兑现了吉利汽车在年初发布银河系列之时许下的“每个季度将上市一款新车”的承诺,并将高价值的智能精品电混车普及到A级市场;另一方面也为吹响了吉利银河系列在新能源赛道加速奔跑的号角。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银河L6的销售预期会比吉利银河L7高一点。”同时,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吉利汽车,“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而是选择两条腿走路。”
以智能为抓手造精品车 银河L6预期比L7高
“银河L6的销售预期会比吉利银河L7高一点”意味着什么?
数据显示,银河L7上市短短三个月时间,已经实现了连续2个月销量突破万辆,8月销量达到11117辆,环比增长超10%。
银河L6想要取得比L7更高的销售成绩,就意味着,银河L6的月度销量将至少在1万辆以上,并在插电混合动力轿车市场站稳脚跟。
那么,银河L6将如何取得这一“小目标”呢?
在吉利品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严永贵看来,“用户买一辆车,其实是结识一个新伙伴。”因此,银河L6在隐藏式门把手、全景天窗等备齐的情况下,在产品中加入了AI智能座驾的设计,将不仅有能够实现车外AI语音交互的“哨兵模式”,还有车外会唱歌、百灵鸟灯光秀的“才艺表演”,让智能变得更加有趣。
范峻毅也表示,吉利银河L6是高价值的“智能精品车”,更能吸引到城市精英人群,“我们做好了持续打精品战和品质战的决心”。特别是在消费普遍关心的安全方面,“我们要做无差别地关注每位用户的安全。”
据介绍,银河L6不仅拥有远超同级的e-CMA智能电混原生架构,还搭载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该系统通过了全方位、无死角、远超国标的安全测试以及电池针刺试验、电池包海水腐蚀浸泡试验、三面跌落重击试验、外部火烧试验、正负向刮底试验、120℃的极限温差试验等,均做到未冒烟、未起火、未漏液、未爆炸。
在性能方面,银河L6也有着同样出色的表现。在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动力系统的加持下,银河L6在WLTC工况下综合续航达1370km。据此前实测数据显示,其百公里亏电油耗3.61L,百公里加速6.3s,最高极速达到了247km/h。
范峻毅透露,预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银河L6已经收到了2万多订单。而且从订单情况看,北方、东北预订的不错,天津是吉利银河L6预订量第一的城市。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预订的单店基本上都是破百的,南方更多。
渠道独立且庞大 全面向新拉升用户体验值
无论是快速实现月销过万的银河L7,还是订单量超2万的银河L6,背后都离不开吉利银河对销售模式的选择以及对服务体验的提升。
目前,市面上的新势力大都选择了直营模式,一方面是通过直营店来提升新品牌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展现其互联网思维;还有一部分品牌选择了“直营+经销商”两条腿走路,既要形象又要数量;当然也有部分品牌开始将直营切换至经销商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由品牌自身的特点来决定的。
对于有吉利背书的银河而言,则选择了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经销商模式。
范峻毅坦诚地表示,“吉利从造车以来,一直采用的是经销制、代理制。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再创一个品牌,再做一些独立的直营模式,现有的这1000多家吉利网络,还能否跟着吉利一起往下发展,肯定是有问题、有风险的。”因此,吉利汽车要做的是“全面向新”,带着整个经销商体系“全面向新”,并为银河规划了独立的渠道以及213项体验要求,全面提升新能源用户的体验。
“从目前L7销量和L6预订情况来看,我们觉得这步棋走对了。”范峻毅表示,“用户走入燃油车的展厅,有60%时间在谈价格,但是新能源用户走进店里,60%时间确确实实是在体验。”
范峻毅告诉媒体,“吉利银河系列目前是450多家门店,到年底将会有700家左右。”届时,这700多家门店将服务超三款银河系列产品。根据规划,吉利银河系列接下来将陆续推出吉利银河E8等5款全新智能精品电动产品。
更重要的是,在布局线下渠道的同时,吉利银河系列对线上的布局也在同步进行。范峻毅表示,银河系列所有的下订环节,都是在线上完成的。这让用户享受高质量的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拥有更加透明的价格。
坚持两条腿走路 吉利汽车不会放弃燃油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宣布停产停售燃油车或燃油车的部分车型,特别是随着吉利银河产品上市吉利汽车旗下的所有品牌都吹响了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号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未来吉利会不会在燃油车赛道上继续投入。
对此,范峻毅明确表示,“吉利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燃油车一直是吉利的强项,我们要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
实际上,从吉利汽车销售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可以看出吉利的决心。目前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有三个事业部:吉星事业部、银河事业部、几何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要做各自聚焦的事情。
例如,吉星事业部的星瑞和星越L组成“中国星”,缤瑞、缤越组成缤系列,博越L和博越Cool组成博系列,以及帝豪家族。“这几个系列产品,要根据燃油车用户的需求,一代代做下去。”范峻毅透露,“吉利银河系列是另一个赛道,我们有相应的规划。产品系列化之后,每个产品都有专人研究,研发力量也会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