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已经上市一个多月了,近日小米也是公布了整体4月份的数据。
“截止4月30日,小米SU7收到88063份确认订单,已交付7058辆SU7”
这个成绩放在整体4月份的电动交付数据中似乎并不显眼,因为理想共交付了25787台,问界交付了25086台,极氪16089台,哪吒9017台。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在所有的交付量背后,只有小米是一款车型在售。
这7058的交付数据一下子就变的像盘古开天地一样震撼了。
我们找了李想曾经在2019年年末公开的理想ONE的首月产销数据。“生产1530台,交付超1000台”。
当然理想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只有理想ONE的理想,我们也不能拿不同时期的不同车型在交付数据上的差异做对比。这只是个例子去从侧面角度看一下两个并不是“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在造出车之后的成绩。
当然还有那些没造出车的大佬们。
董明珠花了800亿造了9年车,43万的银隆艾菲压根没人买。
贾跃亭从中国跑到美国,一个季度就交付了7台FF91。
许家印的恒大汽车本来风风火火推出了8款车型,到现在一个都没上市。
而我们的雷总,花了100个亿,干了3年,成了。
新能源时代下,开始造车并不难,能造出来车却是佼佼者,更何况雷军的小米SU7在首月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难道说小米SU7真的成功了?
显然没有。
从发布上市后的“退订”闹剧中就能看出来,购买小米SU7的人中有很多的“冲动消费”。
冲动消费是一个很玄幻的东西,它存在于任何的市场经济行为中。从理想开始搞“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选购理想ONE的用户很多都是冲着那个副驾显示屏冲动订车的。蔚来在服务上搞得无微不至的那一套也都是用户冲动消费的“催化剂”。
小米SU7也不例外,从各种各样的发布前营销、价格的支支吾吾、对标保时捷以及喊出50万内最好开的口号,甚至是“一键加速”的功能等,无一例外都是促动消费者的“冲动消费”。
但往往买车的冲动会在等待中逐步冷却,交付时间等的越久就越是如此。
而小米SU7的冷静期要比其他车型来的更快,否则为什么小米上市24小时就完成的88898台的大定,到了首月结束只有88063份确认订单。
这88063份订单中,又有多少是冲着“米粉情节”和“媒体流量”而购车的呢?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等待车型交付的日子就是最好的冷静期,这也是小米SU7最难熬的时段。根据小米官方店工作人员表示,小米SU7现在的交付要等待28周-32周,也就是说现在订车大概要等到年末才能提车。
可新能源车的发展一会一个样。
很多车型本就是供应链的组装产品,28周能出现的变故太多了,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大定就5000块,华为智界都直接给顶小米SU7的用户5000块定金补贴了,其他品牌为了打小米SU7完全也可以直接降价,反正大家都在打价格战,谁也不差这5000块。
如果愿意等待的用户呢?
7个月,提车后就准备过年了,而过完年,小米的新款车型就马上上市了。
这对老车主来说不知道这个年还能不能过好,至少是保持观望的消费者是真的“过年了”。
除了新旧款的差异,在供应链体系更加完善以及价格战更响亮后,谁知道明年的小米新车会不会降价?老车主的会不会受到更严重的“背刺”。
排产和提高产能是小米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否则会永远陷入到这样一个“交付即变旧车”的恶性循环中。
而除了提高产能,在这一年中小米更要面对的是消费者在各种环境中对于小米SU7的测试。
即使雷军在造车时对小米SU7进行了多种测试,但任何做过产品的都知道,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才是五花八门的测试。
小米的首款车型会更像是扔进测试池的产品,同时小米对于自家性能等各方面的宣传,会让消费者对这款车有着更猎奇的想法。比如我们已经看到有消费者拿着SU7去越野、枪击电池等测试了。
就像是曾经夸下海口说“问界不会自燃”的余承东,到现在也需要面临消费者在使用问界后发生的各种意外。小米SU7在投入用户切实使用一年后,真正的问题才会浮出水面。
所以现在说“小米SU7首月交付7058台就成功了”有些为时尚早,一切还需要时间沉淀。
但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小米粉丝的狂热以及雷军的营销,当然这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成功。
作者:Jasper